close

沒想到我的第一篇文章會因為這個原因開始,但想想也是個不錯的起點
很多時候沒有衝動就難以開頭,對吧  :)

昨天發現MOD上了之前很想看的韓國神片「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」
看完有很多感觸,就趁機寫了一篇自以為是的社論
還因為把時事結合了電影而沾沾自喜(還是去年的電影,真不即時XDD)
(因為很窮所以想省電影錢等MOD嘛,MOD合法又划算)

既然被退稿了就寫在這裡囉,也算是紀念自己第一次被退稿
如果有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也可以給我點建議跟回饋 我會很開心的 :)
但因為有涉及劇情,提醒還沒看電影的人看完電影再回來喔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不曉得有看過韓國電影「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」的觀眾們,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哪一幕。

 對我來說:不是火燒電視台時的奔逃緊湊,亦非計程車戰友們護航下令人心驚膽顫的飛車追逐;而是男主角好不容易從光州回到首爾,卻又折返回到光州的一幕。
回家路上,他哼著歌:「我們發誓,過了今晚的班車,迎向幸福之路。」
此刻的他,確實是走在經歷光州抗爭之前的自己心目中的「幸福之路」上。
賺了筆錢,買了好不容易能買給女兒的漂亮皮鞋,平安地正在開車回家的路上。


然而,此刻他已經不再是經歷光州事件之前的他了。這樣的幸福,難道就是幸福的全貌嗎?
歌哼著哼著,主角眼前映上岔路口的標誌。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幕,但這樣一幕卻道盡主角最艱難的抉擇。他不知不覺開始流淚,究竟走向哪一條路,才是真正的幸福?究竟走向哪一條路,才能給他的女兒真正的幸福?最後他選擇急速轉彎,繞回好不容易逃離的光州,晚點回家。


在那個岔路口,不曉得是在光州吃到的飯糰,還是是青春大學生的善良單純觸動了他。
讓他明白,他很重要。他不只是一個計程車司機、一個單親爸爸,他更是一個能把光州事件攤在陽光下的,小小的關鍵人物。


這個轉彎不僅代表他理解把政府的暴力事實傳遞出去的重要,更代表他不再以個人角度去思考他所看見的社會。
那些大學生,不再是鬧事的大學生、更不是共產黨的共犯,而是一個個勇敢起身對抗不公不義的不凡生命。
他覺醒了,他知道在社會的大框架裡,沒有人是局外人。若不起身反抗不公,遲早自己也會是下一個受害的人。


我突然發現,這個岔路口掙扎的決定,這個我們要以個人角度,還是以更宏觀的角度探究問題的決定,真實存在於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中。比方說,當我們回家的火車遇上臥軌抗議的人,我們究竟是只在乎今天「我」能不能早點回家,還是往後的日子裡,「我們」都能夠早點回家?

抗議勞基法軌新聞出來後我滑著PTT,網路上、媒體上皆不乏批評臥軌抗爭的言論。
有些人說,這些臥軌的人妨礙交通、犧牲大眾利益;更有些毫無憑據的言論直指臥軌人士是黨工。我突然發現,原來臥軌人士要面對的不只是執法警察、修法政府,更多壓力是來自火車上的乘客反應與各種社會輿論。我真的想問那些批評臥軌抗爭的人,我們現在所享有的言論自由、集會遊行自由、軍審法修法,哪一項不是前人努力爭取而來的?我們是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忘記,這些寶貴的民主、我們毫無付出卻信手拈來的權益與權力,都是前人透過「不守法」的抗爭,甚至用鮮血作為交換爭取而來的。


原來我們都是岔路口上的人。我們都一樣是為生活忙碌打拼、或許偶爾小奸小惡,但也有強大力量可以選擇善良的人。我們很重要。
因為
我們可以選擇跟著叫罵臥軌的人,可以選擇抱怨老娘很累怎麼害我晚回家,也可以選擇去理解那些人為何需要跳下月台。雖然我們都是小人物,但小人物也可以有屬於小人物的覺醒,就像那位計程車司機。我們每一次的轉彎、每一次的發言,我們一字一句對社會事件的回應,無形中形塑我們的世界,更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如何看待這個世界。

不知道為什麼,我確實相信臥軌不會是最後一次。
無論誰當政,未來都可能還會有別的事情讓人們不得不跳下月台。

但差別就在於,火車上的乘客是叫囂:「輾過去!全部壓死!別再演了!」「阻礙我們回家的時間!」呢?
還是乘客們會開始思考:滯礙難行的究竟是火車,還是你我的權益?

 


 

arrow
arrow

    Chiu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